玻璃钢防腐衬里脱壳、鼓泡等原因及解决

序号 | 脱壳原因分析 | 对应解决办法及策略 |
1 |
| 金属基材正确充分的喷砂处理,并在其未二次生锈前及时刷底涂;对混凝土基材言,进行充分的“广义基材处理”,特别注意基材含水率是否超标,处理完之后采用低粘度底漆打底 |
2 | 下雨天、梅雨天、湿度大的天气时施工 | 雨天、湿度大于80%时停止施工,或采取保温、干燥除湿措施,并检查基材表面露点 |
3 | 底漆或底涂树脂胶料采用了酸性固化剂(主要针对酚醛树脂和呋喃树脂玻璃钢衬里) | 改用环氧树脂做底涂料或隔离层 |
4 | 增强材料、填料、粉料受潮厉害 | 干燥环境保存,如受潮则需先烘干后使用 |
5 |
| 禁止采用含蜡玻纤,改用聚酯、环氧、聚氨酯、硅烷类处理剂处理的玻璃纤维 |
6 | 后固化处理时,局部温度太高,或升温过快 | 严格遵守阶梯式加热后处理升温次序,分散均匀加热处理,不可急于求成 |
鼓泡原因分析 | 对应解决办法及策略 | |
1 | 增强材料受潮、施工时湿度大于80% | 防止纤维填料受潮、在低于80%湿度时施工 |
2 | 胶料稀释剂加入过多,或选用稀释剂不当,室温下挥发速度过慢(主要针对环氧树脂、酚醛树脂、呋喃树脂体系) | 正确选择稀释剂、严格控制稀释剂的加入比例,非活性稀释剂尽量采用乙醇或丙酮 |
3 | 稀释剂加入不当,不参与固化,固化放热时挥发成气体但出不来(主要是针对不饱和聚酯树脂、乙烯基酯树脂体系) | 改用可以参与交联固化的稀释剂,UPR和VER体系,尽量选择苯乙烯、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稀料 |
4 | FRP衬里作业时,赶气泡不充分,赶气泡不当 | 采用合适的赶气泡工具(辊子比毛刷好很多)、赶气泡应从中间往四周逐步赶气泡,切忌追求速度,不顾效率的马马虎虎得赶气泡 |
5 | 纤维布的经纬度密度过大,浸胶困难,气泡不易赶净 | 采用合适经纬度的无捻粗纱方格布 |
6 | 衬贴短切毡或方格布时,过于松垮,局部拱起、扭曲 | 贴布或短切毡时,逐渐平铺展开,逐渐刷树脂,严禁四角硬拉的平铺等不正确的衬贴方法 |
7 | 凝胶时间调得过短,纤维还没来得及浸透,其四周的气泡还没来得及逸出来,就凝胶了 | 调节促进剂固化剂的配比,得到合适的凝胶时间,保证纤维充分浸透后再凝胶 |
8 | 常温固化后,保养时间过短,马上进行加热后处理,或加热后处理升温过快 | 常温固化后保养24h以上,有必要加热后处理的,再严格按照阶梯式加热后处理升温次序,分散均匀加热处理,不可急于求成 |
9 | 衬里层与基材层或衬里层层间有残留的稀释剂未固化,在温度升起来后隆起(主要针对添加非活性稀释剂的环氧树脂体系) | 反思和调整树脂胶料配方,局部打掉,再FRP积层 |
10 | 腐蚀介质已经渗透到了衬里层,再出现隆起鼓泡 | 打掉腐蚀部位,重新做,加大与周边未腐蚀部位的搭接宽度 |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
